远古海洋比想象中更“透气”!新研究刷新对全球海洋钼循环认知
远古海洋比想象中更“透气”!新研究刷新对全球海洋钼循环认知
我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深海氧化沉积物在全球钼循环中的关键作用,不仅提升了我们基于地球化学指标反演地球历史环境变化的精度,也为理解地球宜居性的演化、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11月18日,该研究成果刊发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如何准确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洋与大气的氧气含量,是地球科学前沿课题之一。钼作为一种对氧化还原条件敏感的元素,其同位素组成被广泛用于追溯古海洋的氧化还原历史。要准确解读这一“地球化学密码”,必须首先厘清现代海洋中钼的来源、去向及其同位素平衡机制。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以铁锰结壳和结核代表整个海洋氧化沉积物的钼同位素特征。然而,这类沉积物仅占海洋氧化沉积物总量的一小部分,更多、更广泛存在的是富含铁锰(氢)氧化物的深海沉积物。忽略深海氧化沉积物的同位素特征,使得全球钼同位素收支平衡存在显著偏差。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兵、研究员韦刚健团队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邹亮等,对西太平洋两个深海沉积岩芯进行了系统研究。他们发现,这些沉积物中的δ⁹⁸Mo值显著高于铁锰结壳与结核的典型值。更为重要的是,岩芯中钼同位素组成随深度增加呈现明显升高趋势,且这种变化规律与太平洋其他海域的观测结果相似,暗示其可能具有全球普遍性。研究团队进一步结合金属元素比值变化,提出这种垂直变化可能由底层海水中的钼向沉积物中渗透,并在沉积柱内发生再循环过程所驱动。这一机制深化了对海洋钼迁移行为的理解。基于新获取的数据和已发表的全球数据集,研究团队重新估算了全球氧化性沉积物对钼的输出通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并据此修正了全球钼同位素质量平衡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该通量是以前认知的两倍以上,占整个海洋钼输出总量的45%,成为全球海洋中最重要的钼“沉淀池”,且其同位素特征明显高于传统值。更新后的模型显示,以往研究可能显著高估了地质历史时期,如古元古代、寒武纪、早侏罗世以及二叠—三叠纪交界等阶段,全球海洋中“硫化缺氧”海盆的分布范围。“这意味着,远古海洋可能比我们过去想象的更加‘透气’,整体环境也更有利于早期生命的演化与繁盛。”王志兵表示,地球氧气含量的变化直接驱动了生命的演化和大爆发,如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项研究为我们更清晰地描绘生命演化的背景舞台提供了关键线索,有助于解答“生命从何而来”这一深层科学问题。(记者叶青 通讯员孔令竹...
[ 2025 - 11 - 24 ]
人类观测太阳又多了一双“慧眼” 从一台望远镜“看”源头创新
人类观测太阳又多了一双“慧眼” 从一台望远镜“看”源头创新
太阳,这颗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有诸多未解之谜待揭开。近日,全球首台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专用观测设备(AIMS望远镜)正式启用,人类观测太阳又多了一双“慧眼”。“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加大长期稳定支持。”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源头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的突破。AIMS望远镜的建成启用,填补了国际上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观测的空白,也为后续大型天文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从0到1”的探索,打开太阳观测新窗口太阳大气是由磁场主导的巨大等离子体环境,提高太阳磁场观测精度,对太阳物理基础研究、空间天气预报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AIMS项目负责人邓元勇介绍,“可以说,磁场是太阳物理的第一观测量。”过去,对太阳磁场的观测以分辨率为第一追求,对测量精度重视不够,国际上的大口径太阳望远镜测量精度普遍在100高斯量级。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学界逐渐认识到,太阳上的弱磁场研究同样重要,只重视分辨率远远不够,不光要“看得更清”,还要“量得更准”。“就像拍照片和拍X光片时看到的人体不同,在不同波段观测到的太阳磁场反映的物理过程也不一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AIMS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东光说,“AIMS望远镜就是要补上太阳磁场观测在中红外波段缺失的一环。”“我们以精确的磁场测量为突破口,抢占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观测先机,确保我国在太阳物理前沿观测阵地上的领先地位。”锚定目标抓紧干,邓元勇带领团队进行攻关。将磁场测量精度提升至优于10高斯量级;研制出国际上首台既有超高光谱分辨率,又具有成像功能的中红外傅里叶光谱仪,光谱分辨率指标提升至国内原有水平的156倍……自2015年启动研制以来,AIMS望远镜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每一项技术突破的过程,都犹如啃下一块硬骨头。以偏振测量技术为例,团队在可见光波段偏振测量领域已有40余年的技术积累,但是转向中红外波段偏振测量方向,却得从头起步。当时,国际上没有可用的中红外偏振测量装置,甚至连可用红外波片等关键元器件都没有,同样也没有成熟的偏振检测设备和方法。王东光回忆说,“选材料、探索加工工艺、研制检测仪器,都是从零开始。经过不断调研,我们找到了适合红外偏振测量的硒化镉双折射晶体材料,摸索出波片的抛光工艺,研发出了国际上最大口径的硒化镉中红外波片。”“做...
[ 2025 - 11 - 18 ]
我国载人飞船首次实施三圈自主快速返回
我国载人飞船首次实施三圈自主快速返回
11月14日16时40分,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二十号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身体状态良好。飞船自11时14分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到落地,耗时不到5.5小时,相较此前返回任务节省了3个多小时。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在这次任务中,神舟飞船首次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船再入返回技术取得新突破、系统可靠性达到新高度。再入返回是航天器在完成太空任务后,脱离轨道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安全降落到目标区域的过程。该过程中如何控制飞船?相比此前返回任务,本次由5圈改为3圈的关键点在哪?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有什么意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介绍。第一问:飞船再入返回要如何控制?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其中,由五院502所研制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GNC系统),如同飞船的“智能驾驶员”,是体现再入返回技术水平高低的核心载体,负责飞船从发射后脱离火箭到返回舱返回地球全过程的飞行控制,在典型的交会对接、再入返回任务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飞船的再入返回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离轨控制,即通过制动减速使飞船脱离地球轨道,启动返回程序;二是再入段控制,主要是大气层内的升力控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再入返回技术发展了两代。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采用标准弹道自适应制导方法,从神舟十二号开始采用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代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再入段控制的核心内容,而在离轨控制方面,两代技术均由地面计算。第二问:由5圈改为3圈,关键点在哪?为提升神舟载人飞船返回段的任务效率和应急能力,五院研制队伍在此前5圈快速返回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科学优化返回策略和措施,设计形成了3圈自主快速返回方案。由5圈改为3圈,最大改变是离轨控制制动参数由地面计算改为船上计算机自主更新计算。为了确保自主计算的正确性,502所及飞船系统先后开展多轮复核复算,包括方案正确性复查、飞行程序合理性复查、算法正确性复查、自主计算结果正确性有效性确认、对调整后故障预案的复查等,确保飞船能够高精度返回地球。第三问: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有什么意义?实施3圈自主快速返回,能够有力提升神舟载人飞船自主飞行段、组合体运行段应对重大故障的能力。相较于5圈返回方案,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从离开空间站到返回地球的时间缩短了3个多小时,体现了我国再入返回技术的稳定性...
[ 2025 - 11 - 14 ]
FH0-85调直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FH0-85调直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1)矫直故障故障原因排除方法钢筋大曲线A、曲线过小B、拖箱牵引轮过紧适当增加曲线适当松开牵引滑轮钢筋小曲线曲线太大适当调整曲线破碎钢筋A、钢筋在卸料和预矫直过程中卡死B、曲线过大A、光滑钢筋和重新启动B、适当调整曲线主机振动A、矫直架的振动B、螺丝松动A、调整矫直架B、固定螺丝(2)牵引故障故障原因方法不喂或喂得很慢A、钢筋卡在机架上B、钢筋卡在钢丝支付架上C、牵引轮不能压A、平滑钢筋B、平滑钢筋变速箱漏油A、轴端油封损坏B、固定螺栓处的漏油螺丝松动A、更换油封B、加密封胶固定相关螺栓变速箱发出噪音A、轴承坏了B、齿轮损坏C、上下齿轮有顶齿现象A、检查和更换B、检查和更换C、压紧牵引轮自然消失牵引轮不转A、滑轮键脱落或损坏B、变速箱滑轮键脱落或损坏修复或更换(3)切割故障故障原因方法切割误差大A、牵引电机皮带过松B、牵引轮未拧紧A、调整或更换B、适当压缩不能切断A、压力过小B、切断时间过短A、适当加大压力B、适当调整出刀时间刀具不出A、换线阀无动力B、换线阀堵塞C、换线阀电磁阀损坏D、 电控箱内第一个小型通用电源器损坏A、检查开机B、清洁换丝阀C、更换电磁线圈D、 查看更换刀具位置不对切割时间太短适当调整切割时间5、刀具不能回到正确的位置A、刀具回去时间太短B圆刀与方刀之间的间隙太小或太紧A、刀具回去时间太短B圆刀与方刀之间的间隙太小或太紧6、手动切断正常冲击,限位器异常接触不好维修7、钢筋头在切割时弯曲A、圆刀与方刀之间的间隙太大。B、拉直细线时不要更换圆刀C、移动的弹簧张力trolley is too largeA、调整间隙B、更换小孔圆刀C、更换弹簧(4)电器故障故障原因方法主机无响应A、总停止按钮的返回功能不好或损坏B、电源线缺失A、维护或更换B、电力线相位损耗主机无法启动A、电压过低B、电源线太细C、电源线过快D、功率相位损耗A.提高电压B.更换粗电源线C、保持距离尽可能短或更换较厚的电源线D、检查原因排除接触器、接触点火花或松动A、触电损坏B、电压不足C、松螺纹A、修理或更换B、电压应为380VC.拧紧螺纹电控箱内有异味A.有部件烧坏B.有一条线烧坏了A.检查、修理或更换B.找出原因并更换 线矫直电机加热A.矫直曲线调整过大B.预置轮的调节过紧A.适当调整松动B.适当调整切割电机加热A、工作压力过高B、切刀出来和返回时间太久A.调整到合适的压力B.调整...
[ 2024 - 07 - 11 ]
飞宏FHM3000A焊网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飞宏FHM3000A焊网机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故障现象分析原因处理方法落丝步进电机不工作1、落丝接近开关与感应体距离远1、调整感应开关与感应体的距离2、PLC处于STOP状态2、使PLC处于拉RUN状态3、线路板出现故障3、更换4、步进电机驱动器坏4、更换落丝步进电机不停止1、叼丝盘接近开关与感应体距离太远1、调整叼丝接近开关与感应体之间的距离2、叼丝盘接近开关损坏2、查修更换焊网时,焊接电流不能减小1、印刷线路板故障1、查修2、可控硅损坏2、查修更换3、焊接变压器漏电3、查出接地点并修复4、焊接变压器档位选的太大4、选择小的变压器档位焊接有火花,焊接不牢固1、钢筋太锈1、更换钢筋2、电极导电不良2、去除电极上异物保持异电良好性3、触头压力不够3、转动压力调节螺丝,增大触头压力4、焊接电流太小4、延长焊接时间或调节变压器插把,增大电流5、下电极块磨损或电蚀严重5、更换下电极块有漏焊现象1、下电极与变压器连接不牢1、使下电极与变压器连接牢固2、上下电极或铁丝表面有油污2、把上下电极或铁丝擦干净3、变压器故障3、更换变压器拍手拍丝不准1、拍手上的螺丝松动1、紧固螺丝2、拍手与下电极块的焊接面不垂直2调整拍手拉杆的长度,使之垂直定位磁铁不吸丝3、定位磁铁消磁3、更换磁铁4、强磁座前后不一4、调整打开电源总开关后网面铁丝断1、可控硅、阻容保护击穿1、更换可控硅或保护电阻、保护电容2、焊接线路板出现故障2、更换线路板上的焊接指示灯不亮1、焊接接近开关线接触不良1、接好接近开关线2、接近开关坏2、更换3、焊接按钮坏3、更换拉网伺服电机不能运行1、拉网急停按下1、把急停按钮旋起2、电机或驱动器插头松动2、插好插头3、拉网小车碰到前、后限位开关3、断电,手动推动小车,使之离开限位4、驱动器损坏4、联系我们
[ 2024 - 01 - 15 ]